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现更名黑龙江开放大学)毕业证样本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直属的成人高等学校,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以下从多方面详细介绍:
1979年: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成为全国首批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之一,初期以广播、电视为主要教学手段开展成人高等教育。
20世纪80-90年代:逐步建立省、市(地)、县(区)三级办学网络,覆盖全省13个市(地)及大部分县(区),形成“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
2021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黑龙江开放大学,同时保留“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牌子,标志着学校从传统广播电视教育向现代化开放教育的转型升级。
三级办学网络:
省校(黑龙江开放大学):位于哈尔滨市,负责全省开放教育的规划、管理、教学支持与服务。
市(地)分校(13所):覆盖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全部13个市(地),承担本地教学组织与管理。
县(区)工作站(70余所):深入基层,为县域及农村地区提供教育服务,形成“省—市—县”全覆盖的教育网络。
办学规模:截至更名前,全省电大系统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超50万人,开展各类非学历培训超百万人次,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学历层次:专科、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涵盖文史、理工、经管、教育、法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专业设置:开设法学、工商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学前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护理学等热门专业,贴近地方经济与社会需求。
教学模式:以“互联网+教育”为核心,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黑龙江开放大学在线平台,结合卫星电视、多媒体课件、面授辅导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自主学习。
入学与毕业:实行“注册入学、宽进严出”,学员通过资格审核即可入学;毕业需完成课程学习、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符合条件者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教育部电子注册,学信网可查)。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教师资格等)、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市民素养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种植、养殖、电商等),服务乡村振兴与基层人才需求。
合作企业、行业协会,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如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依托市(地)分校、县(区)工作站,建设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开放大学,开展书法、舞蹈、健康养生、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学分银行”建设,实现社区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促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师资队伍:全省电大系统拥有专兼职教师2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30%;省校聘请省内高校、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指导。
教学资源:
共享国家开放大学优质课程资源(超5000门),涵盖文理各科;
自主开发一批具有黑龙江地域特色的课程(如黑土文化、寒地农业技术等);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实验实训基地(如会计模拟实验室、学前教育实训室),支持实践技能培养。
人才培养:为黑龙江省基层(如乡镇干部、中小学教师、企业职工)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缓解了地方人才短缺问题。
服务地方:参与“黑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等项目,助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
荣誉奖项:多次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更名为黑龙江开放大学后,学校将聚焦“开放、灵活、优质、便捷”的终身教育供给,重点推进:
数字化转型:深化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打造智能化学习平台;
专业优化:围绕黑龙江省“四大经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调整专业设置;
体系创新:加强与高校、企业、社区的合作,构建“校—企—社”协同育人模式;
国际交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开展境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影响力。
总结:黑龙江开放大学(原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黑龙江省终身教育的核心载体,始终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使命,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上一篇: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证样本2023年成人模版图片 | 下一篇:黑龙江大学毕业证样本2012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