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体育学院(Harbin Sport University)创建于1956年,坐落于中国现代冰雪运动的发源地——哈尔滨市。作为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是国内唯一拥有冰雪运动学、冰雪体育经济优势特色学科的高校,被誉为“中国冰雪体育人才的摇篮”。学校由主校区和尚志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276.5万平方米,建有高山滑雪场、大学生滑冰馆、田径馆等近40个室内外训练场馆,曾承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018年世界班迪锦标赛等国际赛事。
全链条培养体系:建立中专、本科、硕士、博士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特色学科:
冰雪运动学:国内首设冰雪运动本科专业,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
冰雪体育经济:结合区域经济需求,培养复合型冰雪产业人才。
体育艺术类:如舞蹈表演、冰雪舞蹈表演等专业,融合体育与艺术优势。
现有13个本科专业,包括:
国家级一流专业:体育教育(B+级,全国排名第42)。
省级一流专业:运动训练(B+级,全国排名第38)、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A级,全国排名第27)。
特色专业:冰雪运动(B+级,全国排名第4)、冰雪舞蹈表演(国内首创)、运动康复(B+级,全国排名第16)。
专任教师:39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113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生导师146人。
荣誉师资: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双百计划”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35人次。
国际级裁判12人、国家级裁判26人,国际级/国家级运动健将38人。
培养冬季项目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24人(全国第一),如申雪、赵宏博、王濛等。
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冰雪运动基础理论与训练方法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冰雪信息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级课题25项(含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128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5000余篇。
社会服务:参与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共建7支国家队,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
软科2025:全国第430名(体育类大学第10名)。
校友会2025:全国第395名,体育学学科获评“中国一流学科”(5★)。
武书连2025:全国第767名。
金平果2025:全国第562名。
唯一获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的高校。
与俄罗斯、韩国、瑞士等6国高校建立合作,推进国际化办学。
综合满意度:4.2分(716人投票)。
环境满意度:4.1分(771人投票)。
校友评价:毕业生对学校冰雪资源、实践机会认可度高,部分非体育类专业(如英语、新闻学)竞争力较弱。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进入体育教育、冰雪产业、竞技体育等领域,部分进入国家队或地方体育局。
深造率:硕士研究生占比20.7%(1303人),博士研究生95人,形成“本-硕-博”连贯培养体系。
冰雪体育龙头:国内冰雪人才培养历史最长、项目最全、层次最丰富,冬季项目世界冠军数量全国第一。
硬件资源:场馆设施国际一流,承办多项国际赛事,实践机会丰富。
政策支持:作为国家冰雪运动战略核心高校,享受省部共建资源。
地理位置:哈尔滨冬季严寒,可能影响部分学生适应。
专业局限性:非体育类专业(如英语、新闻学)学科竞争力需提升。
排名争议:综合排名395~767名,知名度低于部分综合性大学。
适合人群:对体育(尤其是冰雪项目)有浓厚兴趣,未来希望从事体育教学、冰雪产业、竞技体育等领域的学生。
注意事项:
优先报考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冰雪运动)。
非体育类专业需谨慎评估个人兴趣与职业规划。
关注学校国际合作项目(如中俄冰雪体育联盟),拓展国际视野。
哈尔滨体育学院以冰雪体育为特色,在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体育学子追求专业发展的理想选择。尽管综合排名不占绝对优势,但其行业影响力和资源集中度堪称“小而精”的典范。对于志在冰雪领域的学子,这里无疑是实现梦想的沃土。
上一篇: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证样本2011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0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