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金融学院(Harbin Finance University, HFU)始建于1950年,前身为东北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干部培训班,历经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干部学校、黑龙江银行学校等阶段,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应用型财经类本科院校,学院被誉为“东北地区金融人才的黄埔军校”,累计培养7万余名毕业生,多数就职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
校园规模:占地面积65.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较高,环境优美。
教学设施:拥有48个实验室(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前沿实验室)、5间智慧教室、7间语音室,实践教学条件达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信息资源: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395万余册,形成金融特色突出的文献体系;校园网实现万兆骨干,集成OA办公、人事、科研等10个应用信息系统。
教职员工:总数722人,其中专任教师438人。
学历结构: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643人,在读博士5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高(正高职88人、副高职124人)。
荣誉与成果: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获国家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奖项60余项。
学科门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工学5个学科,下设11个教学单位。
重点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会计学。
省级一流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保险学、信用管理。
特色专业:全省首个金融科技专业、知识产权专业,2025年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课程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会计学),省级一流课程13门(如国际金融学、投资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个。
教材与成果: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规划教材6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
理念: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求创新”,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与金融机构共建实习基地87个,2021年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
国际合作:与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高校合作,推出1.5+1.5博士项目、3+1+1本硕连读项目及2+2双学位项目。
科研机构:设有“普惠金融”“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等5个校级研究中心,以及黑龙江省金融理论与创新研究基地等省级平台。
科研成果: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CSSCI、SSCI等高水平论文150余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80余部。
学术期刊:《金融理论与教学》为全国创刊较早的金融类期刊,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智库建设:协助组建“黑龙江省新智生产力金融智库”,为地方金融决策提供支持。
教育示范: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推动金融知识普及。
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毕业生就职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的比例超60%。
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称职率达95%以上,学院被誉为“金融家的摇篮”。
校友遍布全国金融系统,部分担任金融机构高管或业务骨干,形成广泛的行业影响力。
申硕攻坚:2025年聚焦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力争“十四五”收官之年完成关键指标。
国际化战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升国际办学水平。
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服务龙江振兴与教育强国战略。
学科优化:需进一步扩大国家级重点学科数量,提升学术影响力。
师资引育: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结构。
就业拓展:加强非金融行业就业渠道开发,应对经济周期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哈尔滨金融学院凭借深厚的金融行业背景、扎实的办学基础和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财经院校中占据重要地位。学院在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科研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未来,随着硕士学位点建设推进和国际化战略深化,学院有望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为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对于有志于金融领域发展的学生而言,哈尔滨金融学院是一个务实且具潜力的选择。
上一篇: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0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齐齐哈尔医学院毕业证样本201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