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方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孟新、尚鹤翔等教育工作者创办,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2009年,学校被列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2015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23年在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47名、黑龙江省第6名,并获评“中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坐落于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达17.79亿元。校园环境优美,绿化率高,交通便利,毗邻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条件。
黑龙江东方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构建了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的学科体系。根据校友会2023年排名,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六星级专业:乳品工程(全国第1名,A++)、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全国第4名,A)。
五星级专业:朝鲜语(全国第7名,A)、汉语国际教育(全国第12名,A)、应用化学(全国第14名,A)、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全国第14名,A)、国际经济与贸易(全国第56名,A)。
四星级与三星级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俄语、环境工程等6个专业获评四星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机器人工程等10个专业获评三星级。
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实验课程占比高,计算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以实操能力强著称,被誉为“三表小清华”。
科研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846.41万元,图书馆藏书丰富(纸质图书131.7万册,电子图书235万册),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术资源。
实验室建设: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尤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区域一流学科”。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部分教师来自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兼具学术背景与行业经验。教师授课务实,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实操能力的培养,辅导员管理严格,对学生负责。
严格管理:学校以学风严谨著称,课堂纪律严明,考试制度规范,确保教学质量。
实践导向:实验课程占比高,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安排大量实操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比赛,提升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
硬件设施: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750平方米,学习与生活空间舒适。
地理位置:位于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周边交通便利,商业配套完善,学生出行与生活便利。
根据2025年学生满意度调查:
综合满意度:4.5分(1558人投票),76%学生给予五星评价。
环境满意度:4.5分(1751人投票),79%学生认可校园环境。
生活满意度:4.3分(1467人投票),67%学生对生活条件满意。
学生普遍评价:“师资力量强,管理严格,实验课程多,就业前景好”“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校外实践和创新创业比赛,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平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2025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广泛分布于食品、机械、计算机、经贸等领域,部分专业如乳品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率接近100%。
校企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如食品企业、机械制造企业等,为学生提供直接就业机会。
校友资源: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形成广泛网络,助力新生就业。
办学历史悠久:黑龙江省最早民办高校,经验丰富,社会认可度高。
专业特色鲜明:乳品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全国领先,就业竞争力强。
实践导向教学:实验课程多,实操能力强,毕业生适应职场快。
就业保障有力:校企合作广泛,就业率高,就业质量优。
民办属性限制:学费较高,部分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区域竞争:黑龙江省内民办高校众多,需持续创新以保持领先地位。
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标杆院校,以严谨的学风、实践导向的教学和优质的就业保障,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适合注重实践能力、希望获得高质量就业的学生,尤其在食品科学、机械工程、外语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学校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国际交流,以应对高等教育竞争的新挑战。
上一篇:黑龙江工业学院毕业证样本2022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201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