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工程学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主校区,总占地面积近8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42万册。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10余人,博士199人。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开设5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科布局与专业设置:
工学为主,多学科协同:工科专业占比超50%,涵盖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传统优势专业,同时开设金融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等新兴交叉专业。
国家级、省级重点专业集群:
国家级一流专业:测绘工程(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20年)。
省级一流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等。
国家级特色专业:测绘工程(全国知名,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
教学特色与实践平台: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与西门子、GE Fanuc等企业共建自动化技术实验室,设立20余个校企实践基地,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践)。
工程教育认证: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获国际认可。
实验教学与创新创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教育实训中心、BIM中心、VBSE综合实训室等先进设施。学校建有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60%,博士教师近200人,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程背景,双师型教师比例高。
近年来,学校引进博士化、工程化、国际化师资,优化团队结构,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
校园环境:
主校区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红旗大街,建筑风格现代,逸夫图书馆、工程文化博物馆、文体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点缀其间。校园绿树成荫,润园湖畔景色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校内设有工程文化博物馆,展示测绘、土木、交通等主干专业的发展历程,弘扬工程文化精神。
教学与生活设施:
教学楼宇:教学办公楼(AB楼)、机电工程楼(C楼)、土木工程楼、基础实验楼等分区明确,配备多媒体教室、专业实验室。
图书馆:纸质图书超110万册,电子资源丰富,采用一站式全开放服务模式,设有电子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
文体设施:文体中心内设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轮滑馆等,满足学生运动需求;润园湖畔的涂鸦墙彰显校园文化活力。
生活配套:学生公寓整洁舒适,餐厅菜品多样,大学科技园、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部分专业如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5%,专业对口率高,就业方向以工程领域为主,涵盖建筑、交通、机械、电子等行业。
学校与龙建路桥等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拓展学生实践与就业渠道,获“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
学生反馈:
优点:
管理严格:学风严谨,适合自律性强的学生;考研支持力度大,图书馆、自习室资源充足。
实践导向:校企合作项目多,企业教师经验丰富,技能培养扎实,毕业生适应岗位能力强。
校园环境:设施完善,生活便利,工程文化氛围浓厚。
争议点:
师资波动:个别专业课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新兴专业师资力量需加强。
管理细节:奖学金、入党名额分配存在不公现象,部分学生反映“关系导向”影响公平性。
地理位置:哈尔滨冬季寒冷,部分南方学生需适应气候;校园周边娱乐设施较少。
校友会排名:2025年位列全国第276名,黑龙江省第12名,被评为中国三星级区域一流大学。
行业认可:作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与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学校在测绘、交通、机械等领域与行业联系紧密,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获授权专利87项,发表SCI、EI论文43篇。
社会荣誉: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称号,社会声誉良好。
黑龙江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较强的就业优势。其优势在于:
专业聚焦:工科专业实力强,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全国知名,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产教融合平台丰富,实践机会多。
就业保障:毕业生就业率高,行业认可度好,校企合作深入,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但需注意:
师资波动:个别新兴专业或课程师资水平需提升,学生需主动选择优质教师资源。
管理争议:部分管理环节(如奖学金分配)存在争议,需学生适应或调整心态。
气候适应:哈尔滨冬季寒冷,南方学生需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适合人群:有明确工程类职业规划、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自律性强且适应北方气候的学生。若目标明确,学校可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若更关注综合发展或对管理风格敏感,需谨慎考虑。
上一篇: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证样本202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2010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