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创建于1926年,前身为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校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是省部共建大学、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作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哈医大同时担任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历史积淀深厚,行业影响力显著。
1. 学科评估与优势领域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医大展现出鲜明的医学学科特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获评A-,位居全国前列;
临床医学、药学获评B+,生物学、护理学、公共管理获评B类。
学校以医学教育为核心,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临床医学五年制保研率达19%,与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老牌医科大学相当。
2. 科研平台与经费投入
哈医大科研平台体系完备,包括:
1个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9个国家住院医师规培重点专业基地;
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
学校制定《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规范科研行为,管理费从到校经费中按比例提取(100万元以下10%,100万元以上8%),用于横向课题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教职工科研积极性。
1. 智慧教学环境升级
学校对教室进行数字化改造,87间智慧教室投入使用,配备东信同邦智慧终端、触控一体机等设备,支持远程互动、自动录播、无感知考勤等功能。教室设备可一键开启,调节灯光、窗帘、空调,监测空气质量,优化教学体验。后排辅显屏同步显示课件内容,解决大班教学后排学生看不清的问题,黑板升级为智慧交互触控教学大屏,支持手指书写、手掌擦除,板书内容可智能保存并导出。
2. 国际交流与合作
哈医大积极参与国际医学会议和学术论坛,如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国际医学会议、远东国际医学会议等,提升国际影响力。学校与多所国际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师生国际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3. 就业与深造前景
就业情况:202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4.70%,升学率59.30%(含出国、出境),其中国内升学率58.53%。毕业生主要在医药(28%)、医疗保健(28%)行业就业,部分进入医疗设备(6%)、教育培训(5%)、IT软件(3%)等领域,就业去向以医疗卫生单位为主。
深造机会:保研去向多元化,部分学生选择继续在本校深造(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等优势学科);外校保研去向包括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等顶尖医学院校,以及南京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综合性大学医学院。
1. 校园生活体验
宿舍条件:本部长学制学生住四人或三人寝(上床下桌,13号公寓),其他专业多为六人或八人寝(上床下床),无独立卫浴,洗澡需去公共浴池。下系后宿舍条件普遍下降,不同宿舍楼条件差异较大。
饮食与设施:食堂现开三层,种类齐全,能满足日常需求,但部分学生反映窗口较少且存在异物问题。图书馆座位和插座较少,冬季室内温度较低,但学习氛围浓厚,教室冬季暖气供应充足。
校园环境:校园树木较多,占地较小,上课路程短(约15分钟)。图书馆外观建筑美观,但内部设施有待改善。
2. 学生资助政策
学校提供全面的资助政策,包括:
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
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3档:一等4700元、二等3700元、三等2700元,退役士兵学生每生每年3700元);
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20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会因经济原因失学。
优势:
医学学科实力强劲,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评估结果优异;
科研平台与经费投入充足,支持高水平科研项目开展;
智慧教学环境先进,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
就业与深造前景良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升学渠道畅通。
挑战:
非医学专业竞争力需提升,学科发展均衡性有待加强;
校园基础设施需改善,部分学生反映宿舍条件差、食堂窗口少且存在异物问题;
校园形式主义问题,部分学生反映辅导员办事不公、图书馆环境较差,需进一步优化管理服务。
哈尔滨医科大学作为北国医苑,以医学教育为核心,学科建设、科研实力、教学设施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毕业生就业与深造前景良好。对于有志于投身医学事业的学生,哈医大无疑是理想之选。未来,学校若能进一步改善校园基础设施、优化管理服务,并提升非医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将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证样本201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样本2020年成人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