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专业、以高质量低价格的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手机微信号19373860960(佳诚)

客服QQ:542098856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甘肃青海宁夏海南学校资料 -> 河西学院毕业证样本2011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河西学院毕业证样本2011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河西学院毕业证样本综合评述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河西学院坐落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间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多次更名与合并: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恢复专科建制,2000年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并入,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形成以师、农、医三大民生学科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格局。83年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定位,发展成为学科专业齐全、规模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是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和甘肃省文明校园。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学科布局与重点学科:学校涵盖文学、理学、农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五大学科集群。现有6个甘肃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共党史党建学、数学),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农业、旅游管理等),以及72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6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专业13个(如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等)。

特色专业与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注重行业技术发展趋势,设置超过1800学时实践教学课时,强化应用开发、系统运维等能力。种子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河西走廊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产学研结合。学校推行“OBE教育理念”,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3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

科研平台与成果:拥有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30个,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8项(如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项目245项,市厅级项目456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70部,发表论文4286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75项,授权发明专利52项。在祁连山生态保护、玉米制种、河西历史研究等领域形成特色成果,如“河西走廊生态修复与农业节水技术研究”项目获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三、师资力量与人才培养

师资结构与学术团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10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5人,留学生1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约6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96%。教师教育学院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6人获博士学位,在读博士9人,多名教师获“祁连学术带头人”“祁连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学校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本科教学卓越计划”,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6项;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毕业生形成“政治可靠、专业扎实、为人朴实、工作踏实”的“一靠三实”育人品牌,涌现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开展“2+2”本科生联合培养,与新西兰维特利亚理工学院开展“本+硕”联合培养。设立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俄罗斯等国的专家学者140余人,3人获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合作格局,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高校,与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开展干部挂职、教师访学、本科生联合培养等合作。

四、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

自然与人文景观:校园毗邻祁连山国家公园,绿化覆盖率超过60%,被誉为“花园式大学”。标志性景观包括明理湖、萃英中路、梨园、红色长廊等。明理湖四季景色各异:春有玉兰花开,夏有柳荫蝉鸣,秋有银杏铺道,冬有雪景冰趣。学生宿舍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食堂餐饮种类丰富,生活成本低于省会城市。

教学与生活设施:建有标准化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等体育设施,以及学生活动中心、创业孵化园等公共服务场所。图书馆藏书丰富,电子资源数据库齐全,实行自助借阅、移动图书馆等智能化服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等信息化平台,开发“河西学院”APP集成课程查询、成绩查询、校园卡充值等功能。

五、社会服务与区域影响

基础教育支撑:作为甘肃省重要的教师培养基地,学校每年为河西走廊及周边地区输送大量中小学教师,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在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服务。15年累计派出32批12736名师范生赴新疆顶岗实习支教,实施“千人进疆就业计划”,13429名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创业,获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高校。

文化传承与创新:成立河西史地与文化研究中心,开展河西走廊历史文化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麦积山石窟艺术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优势,服务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产学研合作与经济贡献:与张掖市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支教援疆、乡村振兴、玉米制种、祁连山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服务社会能力与社会贡献率持续提升。学校获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为提高新疆基础教育水平、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六、挑战与未来发展

面临的挑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面临资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学科竞争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需思考如何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地方经济结构单一(依赖农业、旅游业)导致本地实习就业机会有限,毕业生薪资竞争力较弱,多数流向兰州或外省。

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制定“强校工程”战略,提出“分阶段突破重点指标”的实施路径:第一阶段(2021-2023)重点突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第二阶段(2024-2025)完成大学设置指标达标;第三阶段(2026年后)实现从应用型本科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更名大学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通过学科优化、资源整合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品牌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

未来方向: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区域”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等特色平台,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依托河西走廊区位优势,拓展国际交流深度与广度,深化与中亚多国高校合作。通过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河西大学。

七、学生评价与校友发展

学生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学习氛围满意度较高,校园环境满意度达4.5分(满分5分)。但部分学生反映实习机会、就业指导等方面有待加强,学校已建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招聘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措施予以改进。

校友成就:学校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在基础教育、农业生产、医疗卫生及各条战线上作出突出贡献。校友会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校友与母校互动发展,形成“一靠三实”的育人品牌效应。

八、比较分析与区域定位

在甘肃省高校体系中,河西学院与西北师范大学形成“师范教育双璧”,前者侧重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后者侧重研究型师范教育。与省内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相比,河西学院在学科建设、办学层次上均优于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等同类院校(如软科排名河西学院位列全国第470名,甘肃省二本院校中排名第一)。在西北地区同类师范院校中,学校以“服务地方、突出应用”为特色,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被誉为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

结语
河西学院作为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校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发展为主线,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对于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或服务地方发展的学子而言,河西学院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鲜明的办学特色、扎实的育人成果,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支撑。


上一篇:天水师范学院毕业证样本2023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下一篇:兰州商学院毕业证样本2005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