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专业、以高质量低价格的服务为广大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手机微信号19373860960(佳诚)

客服QQ:542098856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甘肃青海宁夏海南学校资料 -> 兰州文理学院毕业证样本201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兰州文理学院毕业证样本201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兰州文理学院毕业证样本综合评估报告




一、学校概况与历史沿革

兰州文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为2001年合并成立的甘肃联合大学(由原甘肃教育学院与原甘肃联合大学实质性合并组建)。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兰州,坐落于城关区雁北路400号,分设雁北、北面滩两校区,占地1300余亩,北依黄河风情线,南接千亩绿地公园,形成“依山傍水”的生态校园格局。

历史脉络清晰:学校溯源于1950年成立的兰州工农速成中学教育进修班及甘肃师专,1962年独立建制为甘肃教育学院,培养大量基础教育师资;1986年甘肃省成立甘肃联合大学,1988年转型自主办学,以应用型专科教育见长。2001年两校合并后,201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文理学院,完成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并确立“应用学科为主、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作为甘肃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承担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基地、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等职能,成为西北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学科专业设置与特色

学校现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3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8大学科门类,形成“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三大核心专业集群,直接对接甘肃文旅、传媒、艺术产业发展需求。

文创艺术集群:以汉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戏剧影视文学、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为代表,依托“敦煌舞派”研究基地、甘肃省戏曲人才培养中心,推动非遗文化资源转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古典诗词赏析》等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成员包含一级作家、教授、副教授,形成“双师型”师资梯队。

旅游管理集群: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与敦煌研究院、甘肃文旅集团共建实践基地,参与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敦煌文博会等大型活动策划。专业强调“理论+实践”双线培养,近三年毕业生在省内文旅行业就业率超85%,部分学生进入甘肃文旅集团、敦煌研究院等单位担任策划、管理岗位。

新闻传媒集群:新闻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出版等专业与甘肃日报社、甘肃省广播电视台共建全媒体实训平台,强化融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评省级一流专业,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大赛奖项20余项,毕业生进入新华社甘肃分社、腾讯甘肃等媒体机构。

工科与交叉学科: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与威海碧陆斯电子、上海永继电气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近三年输送毕业生300余人,部分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依托省级实验室,承担甘肃省科技厅科研项目,获国家专利12项。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成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35%,博士、硕士学历教师占比超80%,形成“双师型”师资梯队。文学院47名教职工中,9名教授、14名副教授,16名博士、24名硕士;旅游学院49名专任教师中,8名教授、17名副教授,16名博士;音乐舞蹈学院由杨光教授(党总支书记)、张世成教授(院长)领衔,艺术职业学院王采院长为二级教授,承担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

教学团队建设:经典文学作品赏析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开发《普通物理》精品课程,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奖项10人次;工业分析与检验教学团队“双师素质”教师比例100%,获国家专利12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6项,课程《模拟电子技术》获评校级精品课程。

科研创新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3项。学校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24年本科升学率4.03%,其中99人考取国内高校研究生,8人赴海外留学。

四、校园环境与基础设施

教学设施:图书馆面积21,595平方米,藏书120余万册,电子图书70余万册,配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每间教室标注课程安排,空置教室开放自习。实验实训中心下辖16个实验室和4个实训室,设备总值超5000万元,2002年通过甘肃省高校基础课合格实验室评估。

生活设施:宿舍分6人间、8人间,部分配备独立卫生间、阳台及电梯,门禁采用密码锁;食堂含思源楼、民族餐厅等,菜品涵盖川、陇、清真等多种风味;超市、医务室、快递点、打印店等配套齐全。运动区含体育馆(建筑面积16,171平方米,设羽毛球厅、乒乓球馆、健身房)、400米塑胶操场、篮球场等设施。

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无线网全覆盖,开发“智慧文理”APP,集成课程查询、图书借阅、校园卡充值等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五、就业情况与产教融合

学校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与200余家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作为甘肃省文旅产业智库,近三年完成《黄河文化保护规划》《甘肃非遗数字化传承研究》等政府委托项目30余项。

就业数据:2024届本科毕业生2656人,就业率83.13%,其中协议和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983人,升学99人,出国出境8人,应征义务兵10人,自主创业11人。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包括互联网(15%)、房地产(13%)、金融投资(10%)、教育培训(6%)、医药(5%)。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4800元,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工作3-5年后平均薪资增长至6500元以上。

校企合作案例:与甘肃文旅集团共建“文旅产业学院”,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订单班;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鲲鹏产业学院”,培养5G通信、大数据人才;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开展壁画修复、数字敦煌项目,学生参与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

六、学费标准与资助体系

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大部分专业学年制学费为3800-4700元/年,艺术类、运动训练专业为6500-15000元/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为25000元/年。住宿费800-1360元/年,国际学生公寓1500元/年。

资助体系:构建“国家-学校-社会”三级资助网络,包含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国家助学金(2300-4300元/年)、国家助学贷款(最高12000元/年)、校内奖助学金(1000-5000元/年)、社会奖助学金(企业捐赠)、新生绿色通道、勤工助学(12元/小时)、学费减免及大病医疗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达100%。

七、排名地位与发展规划

在甘肃省高校梯队中,兰州文理学院位列第三梯队,与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并列,属于省属重点建设的本科院校。在2025年第三方排名中,软科排名500+、校友会排名421、易度排名727,反映其在区域应用型高校中的定位。

发展规划:学校未来聚焦“新文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25年推进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建设,召开新增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建设推进会、专家论证会,力争在文旅管理、数字媒体、电子信息等领域获得硕士授权。同时,学校加强与中亚、东南亚高校合作,开展留学生教育,推动“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

八、社会评价与争议

积极评价:学生普遍认可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贴吧等平台显示,雁北校区图书馆、体育馆设施先进,北面滩校区宿舍条件较好。社会声誉方面,学校被誉为“甘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文旅、传媒、艺术领域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成为甘肃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

争议与改进:部分学生反映宿舍分配存在差异,如艺术生更易分配至新宿舍;周边餐饮资源有限,需乘坐公交前往市区。学校回应将优化宿舍分配机制,加强与周边商户合作,提升生活配套服务。此外,有声音指出学校品牌知名度需提升,需加强宣传推广。

九、结语

兰州文理学院历经多年发展,已从专科院校转型为以应用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通过学科整合、产教融合及国际化战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质量,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和人才基地。


上一篇:甘肃联合大学毕业证样本2012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下一篇: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证样本2014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