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甘肃省平凉卫生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正式晋升为本科层次的甘肃医学院,成为甘肃省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坐落于道教名山崆峒山东麓、泾水河畔,占地面积805亩,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3.6亿元,形成以医学教育为主体、多层次办学格局,涵盖普通专科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成人本科教育及乡村卫生人才培训。
专业体系完善:现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等11个专业。其中:
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被财政部列为高职高专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护理教学团队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团队获评省级教学团队。
省级精品课程:基础护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等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形成“理论+实践”双驱动的教学模式。
特色培养方向:如护理专业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医学影像技术突出设备操作与诊断能力培养,针灸推拿专业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康复技术。
教学设施先进:学校配备89个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包括网络检体诊断室、数码互动显微镜室、口腔实训室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200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85万册,中外文期刊近800种,并建成文献资源、网络视频教学、电子阅览等数字化平台。附属医院体系完善,拥有三级甲等附属医院1所(原平凉市人民医院)、三级乙等附属医院1所,以及兰州陆军总院、兰大一院等68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
师资结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438人,其中高级职称153人(含正高职称31人),博士10人,硕士143人。教师团队中184人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省级教学名师”“园丁奖”等荣誉称号,38人入选“555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学校还聘请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等名校的10名院士和47名博士担任兼职教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438篇,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336项。成立皇甫谧研究院、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等5个市级研究机构,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研究,形成《平凉医专治学工程系列丛书》等48部学术著作。
就业率领先: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甘肃省同类院校首位,年均保持在89.3%以上,新生报到率超95%。学校与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帮扶合作,开设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分中心、平凉市第十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形成“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机制。
社会影响力:涌现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晓、“最美白衣天使”陈凤娟等先进典型,荣获“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单位”“甘肃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学校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特质,在基层医疗、公共卫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优越:校区位于崆峒山麓,环境清幽,文化底蕴深厚,毗邻泾河,形成“山水相依”的生态校园。
住宿条件舒适: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提供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柜子)和六人间(上下铺,独立柜子)两种选择,配备先进设施,但需注意宿舍内不设独立卫浴,需前往公共浴室。
生活配套完善:校园内设有食堂、超市、运动场等设施,附属医院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依托平凉市崆峒养生文化研究会等机构,推广中医养生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费设置:本科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学费4600元/生·学年;专科专业(护理、药学等)学费4500元/生·学年,收费标准在甘肃省同类院校中处于中等水平。
招生录取:近五年文理科招生分数线高出甘肃省高职高专提档线150分左右,位列全省前列。学校注重“立德树人”,推行“三育人”机制(以德育人、全员育人、做人育人),形成“精细管理、教授治学、亮点荣校”的治校理念。
学校确立“三步走”战略:2009年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2010年达到示范性院校标准,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当前正朝着“建设甘肃省一流医学高等院校”的目标迈进,深化与兰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推进“医学人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承、养生文化研究”四大基地建设,打造“实力学校”品牌。
结语: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现甘肃医学院)凭借悠久的历史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和突出的就业优势,成为西北地区医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对于有志于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的学生而言,这里不仅是专业成长的摇篮,更是践行“医者仁心”精神的理想平台。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兴趣与职业规划,综合评估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及校园环境,做出理性选择。
上一篇:兰州文理学院毕业证样本2019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下一篇:甘肃医学院毕业证样本2020年全日制模版图片 |
Copyright ©2010-2015 永诚教育印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